Skip to content

人类的「苦谛」诅咒

我们看到古老的希伯来经文记载了执取(Tanha)和烦恼(Kleshas)是如何在历史之初生起的。但是被称为苦谛的痛苦、不安或不满呢?苦谛和执取构成了释迦牟尼所阐明的四圣谛的基石。

同样地,无常又如何呢?这种无常观断言所有存在都是短暂的、瞬息的和易变的。所有事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的化合物,会经历衰败和毁灭。它们诞生,最终消失。

古希伯来文圣经是否解释了无常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看到对抗者(撒旦或魔罗)导致首批人类违抗造物主上帝。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但现在这个形象被错误的思想和渴望所玷污。随即,造物主上帝对其对抗者和人类都做出了回应。我们稍后会看祂对祂的对手的回应。在这里,我们看到祂为物质宇宙,即色界,建立了轮回。  

宇宙的轮回循环——以及其中的一切

造物主首先面对最早的人类,揭露他们的悖逆。然后,他在世界中引入了另一个原则——苦谛、无常和死亡。希希伯来圣经记载了造物主上帝宣示这一点。

亚当在外地工作
亚当在野外工作
Jan Brueghel,PD-US-过期,来自 Artnet

17 耶和华上帝又对亚当说:

“因为你听从妻子的话,
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果子,
地必因你而受咒诅。
你必终生艰辛劳苦,
才能吃到地里出产的食物。
18 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
你要吃田间长出来的菜蔬。
19 你必汗流满面,才有饭吃,
一直到你归回尘土。
因为你是尘土造的,
也必归回尘土。”

创世记 3:17-19

所有的物质生命(人类、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地下的化学元素——即“尘土”——构成的。因此,当造物主上帝诅咒“地”时,他间接地诅咒了从这些大地元素中发展出来的所有生命。这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即驱动生命的系统循环。这些循环不再和谐。相反,人类将在“艰辛劳苦”中体验生活。自然界将阻碍人类的工作和努力,从而产生“荆棘和蒺藜”——即痛苦。最终,人类的命运将归于尘土——即死亡。 

从现在开始,无常或无常将成为宇宙元素的特征。由于人是由化学元素(碳、氢、氧等)构成的,他会经历苦谛和无常。在他凡人的一生中,随着衰老不断地感受到死亡的侵蚀。死亡,是所有生灵都无法逃避的宿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还是植物,无一例外。

家庭中的苦难和冲突

造物主上帝还对男女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宣告。

16 耶和华上帝对女人说:

“我必大大加重你怀孕的痛苦,
你分娩时必受痛苦。
你必恋慕自己的丈夫,
你的丈夫必管辖你。”

创世记 3:16

最初,男性和女性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这种统一会破裂。取而代之的是,从现在开始,他们之间就会有冲突和竞争。分娩和抚养孩子的角色现在变得“痛苦”而非令人满足。

这篇文章通过研究中国文字来寻找证据,证明这个事件在历史中确实发生过。

跨越时间和所有文化的人类历史记录了冷漠世界带来的痛苦、家庭中的苦难,以及所有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这个现实显而易见。但是,为什么造物主对人类的烦恼和执取做出这样的回应?

为什么引入苦谛和死亡的原则?

“知善恶树”并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理解的知识。在魔鬼的诱惑中,他说通过吃这棵树的果实:

……眼睛就会明亮,像上帝一样懂得分辨善恶。”

创世记 3:5

上帝并不是像人类逐渐学习更多的算术、几何和代数那样“懂得”善恶。上帝“懂得”善恶是指他决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上帝的懂得是在决定中,而非学习中。我们可以学习算术规则,但我们不能决定或确定它的规则是什么。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它们。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决定2+2=5,而是学习2+2=4。这是一种超越我们的数学真理。

在这一点上,男人和女人信任上帝来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魔鬼的诱惑的核心是让他们不再信任上帝来决定善恶。相反,就像上帝本人一样,他们他们从上帝的统治中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人类决定他也是(小)神。

分离导致死亡

因此,人在精神上与造物主分离。但这是愚蠢之举,因为他的生命来源于造物主。树枝需要树根的滋养,因此必须保持与根部的连接以维持生命。同样,人也必须与上帝保持结合。愚蠢地割断自己与根的连接的树枝很快就会枯萎和死亡。这就是当人违背上帝的命令时发生的事情。人类,这个愚蠢的树枝,割断了与生命来源的根的联系。

灵魂分离

在古希伯来文圣经中,死亡意味着“分离”。当一个人肉体死亡时,我们通常仅从灵魂与身体分离的角度来考虑死亡。在肉体死亡中,人的灵魂与身体分离,人就“死了”。看起来寄居在身体里的“人”已经离开,身体空无一人,“死了”。但死亡不仅仅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希伯来圣经将死亡视为更为全面的含义。死亡还意味着人与他的生命之源、造物主的精神分离。当人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实,要”像上帝一样”时,他就死了。他在精神上与造物主分离了。这种分离表现在他的羞耻、隐藏和责怪上。他现在被烦恼和执取所奴役。

界之分离

我们也可以这样想。佛教宇宙论提出存在的精神层面分为三个领域,或界:

  • 无色界
  • 色界
  • 欲界 

起初,无色界和色界是合一的。但是,当邪恶的欲望产生时,上帝的无色界 ( Ārūpyadhātu ) 与色界 ( Rūpadhātu ) 分离,于是就发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死亡。这个人在那一天从精神上来说死了。由于如此,身体的死亡随之而来。

婆罗浮屠寺,印度尼西亚Irul OziqCC BY-SA 4.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婆罗浮屠寺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其设计反映了佛教宇宙学的三界。每个界都以一种特定的颜色突出显示,其中中心的白色象征佛性。下面的图示展示了婆罗浮屠寺如何反映一个人在三界中的旅程。

婆罗浮屠寺图Gunawan KartapranataCC BY-SA 3.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俯瞰婆罗浮屠寺Gunawan KartapranataCC BY-SA 3.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分开和离婚

我们也可以借用婚姻和离婚这个视角来理解发生的事情。圣经使用这个比喻来描述造物主上帝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当婚姻中的一方提出离婚时,夫妻双方将分割他们的资产,然后过上独立的生活。当最早的人类吃了禁果树上的果实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向造物主上帝提出了离婚。

但是资产怎么分配呢?

一切(光、能量、信息)都属于造物主,人类在任何离婚中都只会保留空洞的黑暗作为他们唯一的资产。为了帮助他们稍微体验一下这种离婚的滋味,造物主同意分开。在这种分离中,人类可以稍稍尝试完全混乱和解体的滋味。因此,上帝设立了这个轮回的循环,其中包括永远存在且日益增加的混乱和腐烂。这将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要在分开成为永久离婚之前重返婚姻。

造物主爱人类,祂计划赢回祂的爱。轮回会让人们重新审视他们的离婚计划。造物主上帝计划赎回人类,但人类需要感受和品尝与上帝分离的滋味。

世界变得更糟,这样我们才能学习。

但我们违抗造物主的决定也使我们变得更糟。圣经描绘我们从最初的形象中堕落。就像一个患者需要理解医生关于他病情的负面诊断一样,我们也需要了解我们当前的状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