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亚伯拉罕获得解脱的至简之道

达到解脱(vimutti)的正道(marga 或 magga)是八正道。经藏是这样描述八正道的:

“世尊说:‘比丘们,八正道是什么?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samadhi]’”

塔尼萨罗比丘。1996. Magga-vibhanga Sutta:路径分析。

古佛教教义进一步解释了这八重美德:

  1. 正见为人的道路清除迷惑、误解和妄想。
  2. 正思维:修行者立志出家,放弃尘世生活,致力于苦行。
  3. 正语包括禁止说谎、挑拨离间、辱骂和空谈。
  4. 正业要求戒杀、戒盗、戒邪淫。
  5. 正命涉及以乞讨为生,但并非所有都接受,也不拥有超过绝对必要的东西。
  6. 正精进激发意志,努力对抗欲念、对道路的疑惑,烦躁,昏沉,和任何种类的恶意。
  7. 正念帮助一个人不贪恋和执着于任何短暂的状态或事物,通过对现象的完整和持续的觉知,认识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
  8. 正定是心的专一性。这种专注克服生活的干扰,达到一种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其中任何对象或主体之间的区别消失。
八正道之轮
Ian AlexanderCC BY-SA 4.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道路的分叉
Chris SloanCC BY-SA 2.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何为正?道还是道上之人?

八圣道不是佛教徒唯一的道。其他传统包括藏传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菩萨道菩提道次第广论之道。这些道在正确精进的数量和顺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与众所周知的八正道并没有很大差异。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在巴利文原文中,形容词“正”并非在描述道,而是遵循八正道的人。八正道的更好翻译应该是“正者的八道”。

回顾巴利文中列出的道,显然只有一个非常正的人才能希望去哪怕仅仅是试试这条八美德的道路。

亚伯拉罕与不正之人的道路

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那么正的人怎么办呢?谁不具备成功遵循这些美德的高尚心灵呢?

我们一直在遵循古代希伯来经文圣经中揭示的造物主上帝的计划行事。我们看到祂施恩给我们的计划以呼召亚伯拉罕西游为中心。现在我们将看到亚伯拉罕为我们引领的另一条道。这条道是为我们这些不那么正的人准备的,我们这些人没有希望按照八正道的要求培养正确的心态。事实上,亚伯拉罕走过的这条道路非常简单,大多数人都会错过。下面详述古代经文是如何记载造物主上帝带领亚伯拉罕走上“非正”道的。

亚伯拉罕的抱怨

Abraham 的投诉
Sweet PublishingCC BY-SA 3.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自从神向亚伯拉罕说出祂的应许以来,数年过去了。亚伯拉罕遵从那个应许,搬到了应许之地,即今以色列。然后发生了其他事件,但他渴望的那个应许没有实现。他仍然没有孩子,因而没有使上帝实现祂应许的儿子。我们继续讲述亚伯拉罕的抱怨:

这些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用害怕,我是你的盾牌,我要大大赏赐你。” 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你要赐我什么呢?我没有儿子,继承我家业的人是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 亚伯兰又说:“你没有赐我儿子,我家中的仆人将继承我的产业。”

创世记 15:1-3

神的应许

亚伯拉罕一直在应许之地安营扎寨,等待造物主上帝向他承诺的“大国”的开始。但没有儿子出生,此时他已经85岁左右,这让他感到愤怒:

耶和华又对他说:“这人不会成为你的继承人,你亲生的儿子才是你的继承人。” 耶和华把亚伯兰带到外面,对他说:“你抬头看看天空,数数繁星,你能数得尽吗?你的后裔必这么多。”

创世记 15:4-5

在他们的交换中,上帝重申了他的应许,宣告亚伯拉罕将得到一个儿子,其将成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无不胜数的人民。

亚伯拉罕的回应:实现解脱的道

主动权重新来到亚伯拉罕这边。他将如何回应此重申的应许?《圣经》接下来的内容被视为其中最重要的句子之一,为理解一条意想不到的道奠定了基础。记载如下:

上帝通过 Wikimedia Commons对 Abraham
Sweet Publishing说话,CC BY-SA 3.0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便算他为义人。

创世记 15:6

如果我们用名称替换代词来阅读,这句话会变得更清楚: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便算他 (亚伯拉罕) 为义人。

创世记 15:6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句子。它毫无响应地出现和消失,可能会被我们忽略,但它确实非常重要。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亚伯拉罕成为了“义人”。这意味着他已经找到功德来弥补他所有的业力和罪恶。公义是我们摆脱罪恶和苦难循环作为义人站在在上帝面前所需要的一种——也是唯一的一种——品质。

审视我们的问题:堕落

从上帝的角度来看,虽然祂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了我们,但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情,破坏了这个形象。现在的判决是:

耶和华从天上俯视人间,
看有没有明智者,
有没有寻求上帝的人。
人们都偏离正路,
一同堕落;
没有人行善,
一个也没有!

诗篇 14:2-3

我们本能地感觉到这种堕落。这就是为什么烦恼苦谛在古代智慧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解释了《西游记》小说中的凄凉背景

印度教 Prartha Snana(或 Pratasana)咒语也表达了这种观点:

“我是一个罪人。我是罪的结果。我生在罪中。我的灵魂在罪恶之下。我是最坏的罪人。拥有美丽眼睛的主啊,救赎我吧,牺牲的主啊。”

我们堕落的结果是,我们发现自己与公义的上帝隔绝,因为我们不是义人。我们的堕落导致了我们负面业力的增长,为我们带来了徒劳和死亡。如果你对此表示怀疑,只需浏览一些新闻头条,看看人们在过去的24小时里做了些什么。我们已经与创造生命的主分离,因此《圣经》中以赛亚的话成为现实:

我们的善行不过像肮脏的衣服,
我们都像污秽的人,
像渐渐枯干的叶子,
我们的罪恶像风一样把我们吹去。

以赛亚书 64:6
亚伯拉罕眺望远方
Sweet PublishingCC BY-SA 3.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亚伯拉罕与公义

但在亚伯拉罕和上帝之间,我们发现亚伯拉罕已经获得“义”的宣告悄无声息地溜进来,以至于我们几乎看不到它——上帝所接受的那种。那么亚伯拉罕“做了”什么来 获得这种义呢?又一次,微小到我们有可能错过重点,只是简单地说亚伯拉罕“相信了”。

就是这样?!

我们有这个无法克服的罪恶和堕落的问题,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寻求复杂和困难的途径、努力、礼拜、伦理、禁欲修行、教义等等——以成为义人。但是这个人,亚伯拉罕,仅仅通过“相信”就成为了。其如此简单,我们几乎可能会忽略。

信而得义,非劳可赚

亚伯拉罕并非是“赚取”成为义人的机会。上帝“算”他为义人。那么区别是什么呢?好吧,如果某样东西是“赚取”,那是你为之努力并应得的。这就像为您干活拿工资。但是,当某样东西是算给你的,这就是你的。就像任何免费赠送的礼物一样,其并非被赚取或为应得的,而是被简单收下的。

对亚伯拉罕的这一描述颠覆了我们对义的普遍理解,认为义来自对上帝存在的信仰,或者其为通过行善或宗教活动获得的。此非亚伯拉罕所行之道。他只是选择相信给予他的应许,然后他就被算为义人。

《圣经》中的其他部分将这次相遇视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应许并因此被算为义人,这是让我们遵循的规律。整部福音都基于在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应许。

但是,谁为公义付出代价或专区正义呢?我们将在下面继续探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